中央环保督察和省级环保督察则为推进执法监管工作提供了非常难得的历史契机。
另一方面,大气污染防治要通过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和改善城市大气扩散的条件,来增加城市自净的能力,从而实现大气环境的改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报告指出,检查中发现,部分地区产业结构偏重、布局偏乱,能源结构调整不到位,运输结构不合理,成为大气污染的主因。
继续强化科技支撑报告建议,科技、生态环境等部门要加强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大气污染关键问题的科技攻坚,组织开展对臭氧等大气污染物成因及治理技术攻关,为科学决策、精准治污提供有力支撑。刘振伟认为,防治大气污染,归根到底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问题,要加强节能减排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支持高效实用技术、绿色清洁生产工艺推广应用,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实现绿色发展,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多位委员在分组审议时指出,必须继续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加快发展壮大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发展公共交通、鼓励市民通过公交出行或者步行等绿色的出行方式,大量减少机动车的出行数量,提高机动车的速度,降低排放,减少大气污染。要加大对西部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落后地区传统工业企业提升改造,燃煤锅炉、黄标车淘汰等扶持力度。
当前城市的主要问题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很多城市没有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过多体现了以车为中心,大量的自行车道和人行通道被机动车或者停车位挤占,导致步行困难。要积极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环保产业。《方案》强调,要定期开展评价,及时掌握全省、重点区域、县域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状况及动态变化趋势,评价结果作为优化生态保护红线布局、安排县域生态保护补偿资金和实行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的依据。
全省95%以上的物种资源也将在生态保护红线内获得保护。此外,还要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常态化执法机制,定期开展执法督查,不断提高执法规范化水平。四川省环保厅厅长于会文认为,《方案》将全省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划定为生态保护红线,形成符合四川省情的生态空间保护格局,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这意味着,全省30.45%的面积都被纳入生态红线管控范围。
4个重点区域分别为:若尔盖草原湿地生态功能区、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大小凉山水土保持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划定四轴九核,形成符合省情的生态空间保护格局四川省地处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的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和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地区。
在维护动植物家的同时,人类的家园也要守护。王忠表示,在四川盆地和丘陵区域合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能引导经济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促进各类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对于提高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支撑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各级人民政府应编制生态保护红线规划,将生态保护红线作为本行政区空间规划的重要基础,发挥好生态保护红线对于国土空间开发的底线作用。根据《方案》,生态保护红线分为4个重点区域和13个区块。
九核指若尔盖湿地(黄河源)、雅砻江源、大渡河源、大雪山、沙鲁里山、岷山、邛崃山、凉山相岭和锦屏山。目前,四川境内还有距瓣尾囊草、剑阁柏、攀枝花苏铁、五小叶槭等极小种群植物20种,分布栖息地总面积约30平方公里。守护共同家园,保护好全省最基本的生态资源和生命线据了解,到2020年,四川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批包括新型农牧新村和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项目将加快建设,自然生态空间可能面临新一轮挤占,这将加重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生境破碎化和面积缩减,生物多样性进一步受到威胁。四川省农业空间和城镇空间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
划定后,四川全省生态保护红线空间分布格局为四轴九核。如何共守生态保护红线?《方案》要求,省政府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履行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和管控职责。
各县(市、区)负责将生态保护红线落地、勘界定标,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的政策宣传、日常巡查和管理。红线划得实,更要守得住为了守住底线,《方案》明确,要确立生态保护红线的优先地位。
四川省政府近日印发《四川省生态保护红线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全省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为14.80万平方公里,涵盖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功能极重要区,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石漠化极敏感区等各类保护地。对划入生态保护红线的各类已有禁止开发区域,相关责任部门要依法严格管理。据了解,这部分栖息地也全部纳入生态保护红线。四川省环保厅生态处处长王忠说,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后,重点生态功能区内约80%的草本湿地和湖泊湿地,以及60%以上的森林生态系统被纳入红线管控,可有效保护四川自然生态系统60%以上的水源涵养功能和约50%的水土保持功能。把加法当成分子,把减法当成分母,生态红线就是分数线。王忠说,划定面积占岷山片区、邛崃山大相岭片区大熊猫栖息地的96.67%。
于会文说,环保工作就是要做好绿色加法污染减法。13个区块分别为:雅砻江源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大渡河源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若尔盖湿地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保护红线、沙鲁里山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保护红线、大雪山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岷山生物多样性维护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邛崃山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保护红线、凉山相岭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锦屏山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金沙江下游干热河谷水土流失敏感生态保护红线、大巴山生物多样性维护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川东南石漠化敏感生态保护红线和盆中城市饮用水源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
对违反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要求、造成生态破坏的部门、地方、单位和相关责任人,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责任。各市(州)要落实严守主体责任,负责生态保护红线的日常监管
通过实施分级管控,大多数企业都在不断挖掘污染减排空间,淘汰落后治理工艺,实施超低排放治理。这是廊坊市精准管控涉VOCs排放企业的一个缩影。
在高温天气加强上午11时至下午5时洒水频次,实行洒水车、雾炮车同时作业,以降低温度,削弱光化学反应速率,在抑制颗粒物的同时尽量减少高温时段臭氧的生成。监测数据显示,今年6月份,河北省臭氧浓度达到194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5.4%。在全省臭氧污染同比上升的大背景下,河北省廊坊市通过源头治理、精准管控,率先制定重点行业、重点企业VOCs深度治理方案,加大对各类涉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企业的环境监管,初步遏制住了臭氧污染上升势头。今年1~6月份,廊坊市臭氧浓度为11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0.9%,为全省唯一同比下降的设区市。
灰名单是污染物排放能够满足省地方排放标准要求,但去除率不满足深度治理要求的企业。近日,记者走进廊坊市白名单企业之一的佳施加德士(廊坊)塑料有限公司,看到车间内干净整洁,排污设备正常运转。
对VOCs排放企业实施白灰黑名单分类管理,并通过精准防控、精准治理、精准服务等手段,避免了错峰生产和应急管控一刀切。进入白名单之后,企业白天不需要错峰生产,效率得到了很大提升。
治理臭氧污染,必须坚持源头防治,重点严控VOCs排放。整改完成后满足深度治理方案要求方可恢复生产,对没有治理希望的坚决取缔。
廊坊市环保局大气污染防治处副处长李磊表示,目前,廊坊市有4家企业列入白名单,在错峰生产管控期间可以正常生产。对全市油库油品覆盖抽检一次,同时,利用快检设备,实施不定期抽检。通过安装喷淋、除尘等设备,这家企业的VOCs和粉尘排放量得到了有效治理,实现了达标排放。臭氧是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在光照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的产物。
记者了解到,白名单企业的标准是符合政策、手续齐全,技术路线、排放标准符合要求,安装VOCs在线监测或超标报警设备,深度治理后没有出现违法排污行为。对各县(市)民营加油站(点)柴油进行随机抽检。
通过多部门协作,廊坊市初步遏制了臭氧污染上升势头,全市空气质量实现了持续改善。廊坊市主城区三区工商部门负责辖区内加油站汽油油品质量抽检,每月覆盖一次。
为此,廊坊市多部门联合,强化各项防治措施,紧盯重点时段,坚持标本兼治。源头防控遏制臭氧污染臭氧污染正成为影响河北省夏季空气质量的关键因素。